產氣莢膜梭菌的5種保藏方法
產氣莢膜梭菌為厭氧芽孢菌,是引起食源性胃腸炎常見的病原之一。能產生10余種外毒素,有些外毒素即為胞外酶。4種主要毒素中,α毒素(卵磷脂酶)毒性較強,各菌型均能產生,在氣性壞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此外,很多A型菌株還能產生腸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易于形成芽孢,芽孢的熱抵抗力很強,由患者糞便中分離的芽抱能耐受100℃1-5h的加熱。除了具有形成芽抱及耐熱等特點之外,生化性狀、毒素及酶的特異性等與其他魏氏梭菌是一致的。
這種毒素對人致病的主要為A型,A型很容易從外環境中分離到,屬人和動物腸道正常菌群;B-E群在土壤中不能存活,主要寄生于有免疫力的動物腸道內。食品中污染該菌到一定數量(1.0×107或更多時)往往在攝食后才能在腸道中生產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潛伏期約10h,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脹、水樣腹瀉;無熱、無惡心嘔吐。產氣莢膜梭菌廣泛分布存在于土壤、人和動物腸道中,經常在人和許多家養及野生動物的腸道中發現該細菌的芽孢。牛肉、豬肉、羔羊、雞、火雞、炯肉、紅燒蔬菜、燉肉和肉汁中常常能夠分離到產氣莢膜梭菌。因此,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大多是畜禽肉類和魚類食物以及加熱不*的牛乳。此外,不少熟食品,由于加溫不夠或中途污染而在緩慢的冷卻過程中,菌體大量繁殖并形成芽抱產生腸毒素,其食品并不一定在色香味上發生明顯的變化,但是人們誤食了這樣的熟肉或湯菜,就有可能發生食物中毒。
產氣莢膜梭菌的保藏方法:
1.傳代培養保藏法:又有斜面培養、穿刺培養、皰肉培養基培養等(后者作保藏厭氧細菌用),培養后于4-6℃冰箱內保存。
2.液體石蠟覆蓋保藏法:是傳代培養的變相方法,能夠適當延長保藏時間,它是在斜面培養物和穿刺培養物上面覆蓋滅菌的液體石蠟,一方面可防止因培養基水分蒸發而引起菌種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氣進入,以減弱代謝作用。
3.載體保藏法:是將微生物吸附在適當的載體,如土壤、沙子、硅膠、濾紙上,而后進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濾紙保藏法應用相當廣泛。
4.寄主保藏法: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體、螺旋體等,它們必須在生活的動物、昆蟲、雞胚內感染并傳代,此法相當于一般微生物的傳代培養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與冷凍干燥保藏法進行保藏。
5.冷凍保藏法:產氣莢膜梭菌可分別放在低溫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凍結(約-70℃)和液氮(-196℃)等進行保存。